柏拉图出生在雅典,父母亲都出身于名门望族,因而自幼受到良好教育。20岁起师从于苏格拉底,成为苏格拉底的忠实信徒。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政权以宣传异端邪说、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饮鸩而亡,伤心欲绝的柏拉图离开雅典,开始周游各地。
柏拉图受到许多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了荷马、毕达哥拉斯,以及阿那克萨戈拉、苏格拉底;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荷马&柏拉图
根据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思想特征,作品可分类如下:
苏格拉底时期:《申辩篇》、《克力同篇》
过渡期:《曼诺篇》、《高尔吉亚篇》、《克拉底鲁》
成熟期:《会饮篇》、《理想国》
晚期:《巴门尼德篇》、《智者篇》、《法律篇》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因此被称为“理念论”。“理念”这个概念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而来,其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
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本义指“看见的东西”,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柏拉图通过对理念论的阐发,明确区分了事物与理念的区别,认识到普遍性的共相对于知识的重要性。而理念论的局限则在于将理念与事物分离,并视之为绝对独立的存在。
柏拉图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将世界二重化,划分为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他对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进行了某种综合,认为可感世界中的现象既存在又不存在,可知世界中的理念永恒不变。
柏拉图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反复论证两个世界的学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喻、线喻和洞喻。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和比喻,终于完成关于两个世界的区分,从而建立起他的理念世界。他的目的是让人们去关注绝对永恒的理念,从中获得真正的认识。
柏拉图还提出了“回忆说”以及“灵魂转向说”。柏拉图认为,wǒ men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具备一切知识。但附着于躯体之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而遗忘了一切。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
他认为,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回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由看、摸或其他感觉来引起,尤其是看。在《曼诺篇》中,他通过实验证明学习的作用就在于触动、提示或唤醒知识。
柏拉图认为猜想、相信、推论、理智这四个认识发展的阶段不是从低到高的发展,而是灵魂的转向,wǒ men对理念的认识正是灵魂四种功能依次转向的结果。
随着思考的深入和问题的发展,柏拉图发现理念论存在不少问题,他对自己早期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反思省察以及重大修正。柏拉图对理念论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巴门尼德篇》前半部分,以分有说为批判对象反思了自己早期和中期的一些基本论点。
柏拉图在政治上也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构成。而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由统治者、武士、生产者三个阶层构成,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社会正义就要求每一个人都只做适合他本性的事情,所以说柏拉图政治学说的出发点是寻求正义。
柏拉图把私有制认做一切灾难的主要祸根,主张实行平均主义式的共产主义原则。至于如何实现这个方案,柏拉图回答:“除非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或者城邦中拥有权力的人,由于某种奇迹,变成了真正的哲学家,否则,人类的罪恶将永远不会停止。”简言之,就是实现哲学和政治的联姻,产生“哲学王”。但显然这一理想国的方案由于不切实际不可能实现,于是他在晚年的《法律篇》中退而求其次,主张法制,主张家庭的存在和一定的私有财产等。
在人类漫长的过去、广漠的现在和不尽的未来之中,wǒ men不断看到柏拉图的身影,听到柏拉图的宣讲,感受到柏拉图的描画。这个开启过人类智慧的智者,引导人们跟着他走,走着,走着,从过去走到了现在,从现在走向将来。
你想去看看柏拉图的乌托邦吗?wǒ men都帮你安排好了,来找wǒ men吧!
柏氏语录
若爱,请深爱;若弃,请彻底。不要暧昧,伤人伤己。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既然爱,为什么不说出口,有些东西失去了,不会再回来。
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会拥有,若是拥有了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的爱她。
wǒ men的生活有太多的无奈,wǒ men无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更糟的是,wǒ men失去了改变的想法。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被满足了。
无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你从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后就不要悔恨。
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快乐的了,虽然他们在生病之前并不曾觉得那是最大的快乐。
第一财富是健康,第二财富是美丽,第三财富是财产。
人生的态度是,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