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本身的逻辑,人是无法将其改变的。有些逻辑上升到理论层面,就是人类认识的规律。规律只能发现和利用,而不能创造和违背。若将规律运用于生活之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出来,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道理。规律多用于自然界,道理则多适合人类社会。道理是指引wǒ men人生方向的指南针,是wǒ men生活的方向舵,是人生和生活的最高原则和方法。人生循道理而立足,依规律而处事,靠习惯而生活,凭感觉而开心,遵理性而幸福。没有道理的指引,wǒ men的人生就会像盲人骑瞎马一样,轻则乱闯乱撞处处碰壁,重则会坠入悬崖粉身碎骨。
生活中的道理千万条,但有一条wǒ men往往忽视,只有当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成长成孰后,才有刻骨铭心的体悟。那就是:人生所有变好的过程都不会太舒服,凡令人陷入沉迷当下的舒爽都会以后期的痛苦为代价来偿还。江湖印证过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老年的痛苦是青春浪荡的结果。
经济学家喜欢用成本收益解析这个世界。成本就是你得到一样东西必须付出的所有资源的集合,人的所有行为都会产生成本。世上没有无本的买卖,无论你如何算计,成本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有人参与的活动,没有一件事不需要成本,而且收益越大相应的成本也越高,他们通常会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来佐证这个的理论。当你想要变好的时候,不舒服是必不可少的成本。
哲学家大都抽象恢宏,他们用辩证解释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必然有正反两面。有苦有乐,有好有坏,有顺有逆,有得有失,有受难就有舒服。对立统一,一句话把这个世界说透了。泰戈尔是懂哲学的,否则他说不出“只有经历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般的力量”这样饱含深刻哲理的句子。如果变好是去往天堂,那么不舒服就是行经地狱门前道路。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好:通往天堂的路总要经过地狱的门口。
社会学家则更直接,他们从人性的角度,研究了人类舒爽的代价,得出了三个判断。一是:所有命运的馈赠,都暗中标好了价格。二是:凡是能让你当下“爽”的东西,一定也能让你“痛苦”。更有甚者说:痛苦是一种比快乐还重要的天分,巨大的痛苦会驱动一个人去做巨大的成就。他们的观点实际上与来自民间千百年就流传的国粹文化“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脉相承。
成功人士用他们奋斗的经历告诫人们,“每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都无不曾被痛苦吻过”。他们还说“一个人若想有所作为,必须要远离自己的舒适区,主动去体验生活的艰辛,因为痛苦才是磨砺人生的最佳方式”。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如果马云没有当初上门推销黄页被拒的经历,也不会有今日阿里巴巴的如此火红。如果俞敏红没有提着浆糊桶沿街电线杆上贴广告,就不会有如今新东方人棚爆满的场景。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用事实本身向wǒ men释然那些蕴含于事物内在的哲理,激起wǒ men思考,从而引导wǒ men生活。
ldquo;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哪一岁春天的繁花,不经历严冬寒霜。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敢斗霜雪,疏放冷艳,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历代文人武士无不爱梅颂梅。梅以其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儒家甚至将其誉为高洁守道的凛然君子,不畏严寒的刚毅雄杰,惊顽起懦的勇猛斗士。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证明着那句wǒ men耳详能熟的诗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如此,而繁花似锦的春季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经过冰雪严寒、万木萧瑟的冬天,哪来温暧和煦,百花争艳的春天?
ldquo;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哪一处绝决的风景,不经历山重水复。从古至今,公认绝美的风景都藏在人迹罕见,甚至是根本没人去的地方。宋朝改革大家王安石不是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吗?要想欣赏别人看不到的风光,就得付出别人没有付出的艰辛,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无论是观泰山之雄伟,还是看华山之峻峭,无论是赏衡山之烟云,还是听匡庐之飞瀑,你都得不辞劳苦的攀登。山重水复疑无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心之所向。只有不轻言放弃,怀着对梦想的执着;只有不轻易服输,揣着对成功的渴望;只有不回避困难,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只有不懈的拼博,满怀对人生的追求,绝美的风景定属于你。当你登高临景“会当凌绝顶”, 美不胜收“一览众山小”时,你才明白,眼前的心旷神怡,原来是不辞辛劳的双脚一步一步换来的。
ldquo;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哪一道绚丽的彩虹,不经历风雨的孕育。彩虹的斑斓多姿,是风雨孕育的结果,没有风雨怎能见彩虹。红枫的似火燃烧,是寒霜浸染的产物,没有寒霜谁能见红叶。雄鹰的展翅高飞,是坠崖危险的促使,没有悬崖也难能见鹰高翔。珍珠的高贵华丽,是河蚌沙泥磨砺的结局,没有沙泥的折磨怎能见亮丽的珍珠。世间没有一样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奋斗就能得到。正如wǒ men都熟悉的《真心英雄》那首歌唱道的那样:“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的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能成功……”是啊,人生哪能没有风雨,没有坎坷,没有挫折,没有艰难,正是因为有风雨相伴,有坎坷相砺,有挫折相磨,有艰难相随,人生的意义才显得深刻而厚重。正因为有波折的冼礼,才更能懂得彩虹的灿烂。有失败的痛苦才更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做一个追梦人吧!努力!阳光总在风雨后。
ldquo;万木霜天红烂漫”,没有哪一次夺目的光彩,不经历云遮雾障。无论是自然界的光亮,还是人生的光彩,都无不要穿过黑暗的遂道才能光明大放。没有黎明前的黑暗,清晨的朝霞就不会撒满大地,红日不会光芒四射。没有辽阔黑夜的天穹,星星就不会闪烁。人类历史天空中那些闪耀着璀璨光亮的巨星,他们划破了时空的云遮雾障,依然照亮着wǒ men,鼓舞着wǒ men前行。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涨潮落,早已淹没了丁零洋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吹散了牧羊者丝丝白发;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抹息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但亘古不变的却是岳武穆的点点残血,文天祥的赤子丹心,苏轼的坚贞不屈,张骞忠肝义胆,他们夺目的光彩映在历史的天幕上,闪耀千秋,流芳百世。
大自然给wǒ men启迪,提供了帮助思考的空间。但真要明白为什么真正让人变好的选择,其过程会让人痛苦以及如何积极主动去适应这一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懂得,只有在生活的磨打中,在人生的历练里才会逐渐悟到。
人其实是最怕改变的,人是习惯产物,一旦处于一种习惯的状态,不管这种状态是好是坏,都会产生一种自适的平衡,若要打破这种平衡,会从心底里特别不接受,并不自主的排斥和反对。因为改变的过程本身是痛苦的,改变是对习惯的打破。习惯的背后是思维格局。人最难也是最痛苦的就是思维格局的突破。就像那个没见过金銮殿的农民想象人生最好的生活就是左边一个油条铺,右边一个烧饼铺,皇帝想吃哪个吃哪个,而且不给钱。拾粪的伙计,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了皇帝打把金叉子拾粪,并且街道两边的粪都归他一个人拾。见识决定命运,格局决定选择。人生变好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改变,而且首先是思维格局和习惯的改变。所以,这一改变过程不可能让人舒服。但你想取得某种成就,获得与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又只有“自古华山一条路”,别无选择。
据传,鹰是鸟类世界中寿命最长的,可活到70年。然而,并不是每只鹰都能活这么长时间,想活70岁的鹰,必须在它40岁时完成一次生命的蜕变。因为当鹰活到40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这个时候,鹰的选择只有两种:要么等死,要么重生。如果选择重生,它要飞到人迹罕至的山顶,用喙猛力击打岩石,直到脱落,等到新的喙长出来,再用它把爪上的指甲一根根拔出来,等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身体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这一残忍的重生过程历时150天,只要熬过150天,获得新生的鹰又可以再活三十年,重新称霸蓝天了。
人何尝又不是这样呢?要使自己变的优秀,就必须不断地挑战自己,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痛苦的蜕变,战胜艰难困苦,获得新生。那么人如何去赢得这种改变呢?
第一、明白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人各有志,志不相同,你想去罗马,你就得备鞋,你要去南海,就得备船。只有确定了明确的人生目标,你才能做出相应的选择。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拼命的去创造价值,要么毫无所获的等待老去。
第二、积极主动地选择比较难的那条路走。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不要过早去贪图享受。人生本是一条艰难的路,如果你尽拣平坦之路走,你会少见或者见不到很多壮丽的风景。
第三、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不怕艰难困苦的品格。顽铁忍受了烈火的赤炼,才成为锋利的宝剑,松柏忍受了狂风的吹打,才有了挺拔的英姿。人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人成才。
第四、延迟自我满足感,不要过于急功近利。延迟满足就是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眼前的即时满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自我控制的能力。着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已表明,能偏爱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孩子,通赏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
第五、让自己尽力忙碌,不要闲着。人生是拿来忙的,杰出的人生从来都是忙出来的,闲着是平庸的温床。舒服是留给死人的,奋斗者才有真正的人生。
第六、找对同行人,融入“圈子”。不看你在做什么,而看你和谁在一起做。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走得远。和不同的人在一起便有不同的生活,融入不同的“圈子”便有不同的人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你的人生便不会一般。
人生如瀑布,没有断崖就冲不出雄伟的壮观,生命如大海,没有暗礁就激不起美丽的浪花。决定人最终结局的是你的格局和选择,是人性中最朴质最深刻的内涵和认知。人生是一场选择,走好选择的路,而不是选好路走,才能成就自己,拥有更好的未来。如果你选择了大海,就不要渴望风平浪静;如果你选择了天空,就别只期望万里晴空;如果你选择了人生,就别盼望一帆风顺。
人生所有让人变得优秀的选择,其过程都不会令人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