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洪流,只能让那些美好更为锃亮。
——题记
合上贾谊的《鵩鸟赋》,“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两句话久久萦绕在我心间,的确,世事可谓沧海桑田,不变的只有“永恒的变化与创新”,但wǒ men常常挂在嘴边的创新,其实就隐藏在wǒ men对传统的选择与尊重之中。
不久之前,为了应对高考那如山的压力,我和同学去看了《百鸟朝凤》,电影大致讲述的是人死后人们用唢呐对其进行评价——道德平庸者吹两台,中等者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得到“百鸟朝凤”的待遇。它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传统似乎给wǒ men提供了一些指导,当wǒ men尊重了传统中的那些美好,成功创新的可能性就会离wǒ men更近。
被誉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的陈寅恪先生,历来持有中国文化本位主义的观念,对文字改革的鲜明态度,向为学界所知,他曾明示自己的著作一定要繁体竖排,否则宁可不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触动中国文化根基的文字改革的反感。从这,wǒ men便能看出陈先生对传统的坚守,也正是由于他这样的坚守,才有了其学贯中西,在宗教、历史、语言、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
当今社会也是这样,很多人都在高举着创新的旗帜,但试问,如果wǒ men的创新遗弃了传统中的那些美好的品质,如诚信、如合作,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现在的“山寨”“仿制”这类所谓的创新不正是由于wǒ men丢了对传统的尊重与敬畏吗?
和陈先生一样的清华四巨头——王国维,不仅提出了“昨夜西风凋碧树……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人生三重境界,更是第一个用西方的哲学、美学来研究中国的古典文学,为wǒ men留下了《人间词话》和《观堂集林》等鸿篇巨著。如果他不是尊重了传统,怎么会有相应的创新?怎么能担得起“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此般名号?
纵观历史长河,凡有成就者无一不如此,辜鸿铭,因为尊重传统,所以开创性地把“四书五经”翻译成外文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林语堂,因为尊重传统,才能以《红楼梦》为启发写了《京华烟云》……wǒ men的生命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说生命是一道风景,wǒ men只有尊重了传统,才能在传统之上谈创新谈变革,也才能去领略生命的大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桑田,无论社会怎样奏响变迁的高歌,wǒ men都要坚守着这片关于传统、关于美好的圣地,因为wǒ men所寻求的改革与创新,就藏在那块美好传统的沃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