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被称之黑暗的书,抨击人性的黑暗面,见识人性的贪婪和自私,悲惨的人生让你不禁唏嘘,人活着还能如此不幸,世界如此黑暗,你必须给自己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整天觉得自己不幸的人,是否通过书中人物的命运,反思自己的活法?只有你自己知道。
1.《罗生门》
战争年代,一个被主人赶出来的仆人,思想上正在做强盗和被饿死之间挣扎。这时正巧走到一个到处都堆满死尸的地方,也就是叫做罗生门的地方,他壮起胆子,想进去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解释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罢了。她说:“曾经有个妇人,用蛇肉晒干当做鱼干来卖,吃了鱼干的人们觉得很好吃,妇人得以维持生计。我并不觉得这妇人做错了,她跟我一样都是为了生存啊!”于是,仆人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逃走了,并且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见过他。
2.《夹边沟记事》
《夹边沟记事》也许能给这越来越轻的时代和时代里的人们当头一击,苦难其实并没有走远,历史的当事人尚在人间,一个个右派的往事触目惊心,当wǒ men读到《逃亡》里骆宏远因体力不支而逃跑不遂,在荒漠里被狼啃得只剩一小块颅骨时,是不是能惊醒死亡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与自身等同的生命的消逝?而在《夹边沟记事》里,这种在死亡线上作着无望挣扎的例子比比皆是,最终死去或幸存,都一样触目惊心。《夹边沟记事》这样的文本以其真实性向wǒ men揭示了目光所及范围之外的另一种生存状态,在震惊之余引发关于生命、人性以及历史方面的深度发掘。
3.《蝇王》
故事发生于想象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围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尚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膨胀起来,便互相残杀,发生悲剧性的结果。作者将抽象的哲理命题具体化,让读者通过阅读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激动人心的争斗场面来加以体悟,人物、场景、故事、意象等等都深具象征意味,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之一。
4.《罪与罚》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彼得堡。主人公拉斯科利尼夫原在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但迫于穷困,不得不中途辍学。一起感悟人生他衣食无着,债台高筑,四顾茫茫,便铤而走险,杀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财。为了杀人灭口,还顺带杀死了老太婆的妹妹。尽管他有一套杀人理论,在实施杀人计划后,饱受良心的煎熬和惩罚,终于去自首了。他走上了接受惩罚和服苦役之路,决心用人间的苦难来洗净自己的罪孽,洗净自己的灵魂。
5.《米》
五龙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他的性格主要被欲望所支配,一种不正当的有破坏性的欲望。他的占有欲望主要通过霸占米店、夺取黑帮权利、敲掉真正的牙齿换金牙等情节所展现出来。他对性爱的贪婪欲望已经被扭曲,表现为对女人的仇恨、对姐妹两人的乱伦、对其他妓女的虐待。企鹅出版社在新书推荐中说:苏童的小说《米》里面,蕴含有巴尔扎克和左拉在作品中所张扬的精神。
6.《失明症漫记》
如果说文学是一个可信的谎言,或是对某个故事的体验,那么《失明症漫记》便是一场可怕的经历。在读它的几天里,我触摸到了混乱的表面。盲人也许是荷马、弥尔顿和博尔赫斯已降的传统,甚至是另一种光明的开启。失明常常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拉上关系,“肉眼上的失明,代之以灵性的视域,足以补偿。”但富有反讽意味的是,当整个城市都失明了,社会并没有因此开启另一种光明,而是社会秩序迅速垮塌,人们“下降”成为动物。
7.《白夜行》
《白夜行》讲述了多年以前,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中发现一名遭利器刺死男子的故事。案件扑朔迷离,始终悬而未决。此后20年间,案件滋生出的恶逐渐萌芽生长,绽放出恶之花。案件相关者的人生逐渐被越来越重的阴影笼罩……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揭露人性黑暗的著作,有些是片段反映,有些是主题表现。如果是主题的话,福克纳《圣殿》、陀大爷的大部分小说、巴尔扎克的大部分小说里,对人性黑暗都描写很到位。如果是片段反映的话,狄更斯的大部分小说,村上春树80年代中期之后的小说,雷蒙德·钱德勒的大部分小说,实际上19世纪中期之后的经典小说,都会触及这点。
三大反乌托邦小说《1984》《美丽新世界》《wǒ men》 还有《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