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在张家口北站附近住过。北站,也叫张家口站,是个100多年历史的老站了。京张铁路,是我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北站,是京张铁路的终点站,也是一等车站。那时的北站四周有铁栅栏围着,站里,有些神神秘秘,也有些威威严严。春夏秋季,栅栏内总是郁郁葱葱的,一圈松柏灌木犹如小战士一样,一如既往,义无反顾地站在那里。穿梭在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各种口音混杂一起,让wǒ men这些孩子感到新鲜,有趣。
站里有历经70多年的行车室,也就是张家口最古老的调度室。如今,它依然屹立在那里,它已被张家口市列为文物了。站在铁栅栏外,看着全木质结构的老旧的行车室,看着门窗上的斑驳油漆,看着沧桑、甚至破旧的满是裂纹的木门,好似就看到了这里的繁忙。候车站头,还有百年历史的雨棚。詹天佑题字的“张家口车站”清晰可见。
北站不仅有客运,更多的还是承担货运功能,最繁华时,站里满眼的调车机,到处都是装卸的货物。当时,体会不到老北站的神奇和辉煌,更体会不到它平凡的伟大,只喜欢北站周围的好去处,百货大楼,怡安街商场,庆丰影院,东回民饭馆……爱吃爱玩儿,都齐全!其实,当时整整一条怡安街都是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的。这条大约一华里的街上,医药、饮食、住宿、商贸、娱乐一应俱全。凡到张家口来的人,都知道西有武城街,东有怡安街。
货场,顾名思义,肯定跟货物有关,在当时,它就是个大物流中心。进货场,能清晰看到单独的火车头和火车身子,还能体验火车震耳欲聋的响声“空卡空卡空卡———呜!”如今,货场取消了,盖楼了,公交车站站名也改了,但在wǒ men的心底里,还习惯叫它货场。
搬道岔也挺有意思,那时的道岔是手工的,火车经过南口,铁轨旁有一间小屋,铁路工人一会会儿出来,道岔放下,嘴里还喊着:退后、退后!当时,火车从南口穿过,茶坊有一个站台,在张家口都算是一道风景。
北站附近住的人讲普通话的居多。张家口由桥划分为桥东和桥西,桥东桥西的区别其实还包括口音。火车通行张家口,使张家口成为塞北大商旅中心,如果说晋商赶着马车带着驼队进入张家口,扎根于桥西。那么津商、京商进入便是依靠更加方便的火车了。他们驻扎于北站附近的桥东。这些商人把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也由火车一并带到了桥东,带到了张家口。住在北站周围的人,当然也大都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了。
喜欢北站,主要还喜欢它的作用,它能把我的身体和希望一起放飞。在孩子们的印象中,有身份的,忙碌的,见过大世面的人才有资格常坐火车。爷爷在外地,爸因此每四年有一次探亲假。爸去探亲喜欢带着我。那时的春运虽不如现在“疯狂”,可没票没座儿也是常有的事儿。那时没有这么多放假回家的大学生,没有这么多漂泊在外发展在外的青年人,也没有这么多农民工。可是,那时也没有现在可供选择多元的交通工具,所以,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火车自然承载了很多很多……
---- 文章来源于网络 / 爱生活、爱文字(文字站 www.wenzi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