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散文美文 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的成功探索

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的成功探索

收录时间:2021/7/23 4:23:48

关键字:栀子花  民乐  篇章  上海民族乐团  

阅读:228
下一篇:我原以为

  栀子花开了》是以民乐为主旋律的多媒体音乐现场,是众多音乐表达手法中从未遇见过的创新作品。各种音乐风格、各种配乐,配搭得大胆新潮,却又浑然天成,不同的曲风搭配,即紧紧环抱着民乐的精髓,又在民乐的带领下,叙述了一段段忧婉激情的乐章。《栀子花开了》用音乐与青年海派画家周倩的绘画作品进行了跨界对话。多媒体团队将周倩的画作进行了多媒体影像的设计和制作,用流动墨色晕染和笔墨纵横的影像衬托出音乐的情绪和意境。将现场雕琢成一个超感官视听空间。

  11位年轻的民乐演奏家坐在舞台上,高低错落,全都一袭白衣,如栀子花参差绽放。在音与画的交融中,一个关于青春和爱情的故事娓娓道来。昨晚,上海民族乐团多媒体音乐现场《栀子花开了》,作为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家校园行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演。上海民族乐团着力探索民族室内乐新的语言和美学理念。《栀子花开了》分为邂逅、相恋、离别、花开四个篇章,分别以柳琴、笛箫、二胡、琵琶为主奏乐器,串联起一个完整的故事。

  第一篇章:《邂逅》,如同初夏邂逅栀子花一般,所有的缘分也是不经意中的惊喜,所谓爱情,也如栀子花一样的单纯美好……

  在中阮、柳琴演奏家的指尖弾拨中,不仅有传统乐器的优雅,也融合了吉他一般的洒脱,表达了青春的浪漫与热情。

  第二篇章、《相恋》:盛夏,一段爱情也由邂逅的惊喜走向成熟,整曲通过洞箫和竹笛为主,筝与二胡为辅,表现了倾心之柔情与愉悦,感情由浅至深。各种乐器交相辉映,整体旋律也是轻快动感。

  笛 、 箫演奏家将爱情的羞涩朦胧与热情奔放都在笛声中完整表达出来。

  第三篇章、《离别》:走过热恋,告别年轻气盛时的兴致勃勃,也遇到了不知所措的时光,或许不是不爱了,或许不是胆小了,却有抹不掉的惆怅与悲伤……

  二胡演奏家发挥了二胡独特音色的叙事性,与古筝相呼应,表现了年少轻狂走向成熟世俗的无奈惆怅。

  第四篇章、《花开》:此篇章为总结篇章,在琵琶与全体乐器对话式的演奏下,表现出每个人虽然经历跌宕险阻,人生百态,但却依旧拥有勇往直前的精神与独树一帜的勇气。

  观看演出的同学屏声静气,剧场内座无虚席、鸦雀无声,每个热爱民族乐的人都保持着对演奏者基本的尊重,除了欣赏音乐盛宴更感受了音乐者的敬畏之心和美的享受。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出场,数次鞠躬向观众致谢,同学们始终不肯离席。仿佛在期待在着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是?这恐怕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吧!

  曾几何时,有观点认为:民族音乐已开始走向衰败。谁说年轻人不喜欢民乐?上海民族乐团2017年重点创作,主打“青春”概念的原创新作品———多媒体音乐现场《栀子花开了》日前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连演两场,场场爆满,好评如潮。

  中国社会科技大学被称作“中国最年轻的大学”,今年9月迎来了首批392位本科生。开学第二天,“栀子花”就开了。上海民族乐团带来的《栀子花开了》成为了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让新生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这场演出也吸引了不少研究生和老师,1000个座位很快被坐满,连走廊的阶梯上也坐了不少学生。 “栀子花开了”这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名字和色彩斑斓又不失传统意蕴的海报一经曝光,就让大家眼前一亮。后来得知作曲家和演奏家都很年轻,现场灯光舞美也充满想象力,于是演出变得一票难求。科大学生会的负责人说:“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民乐,只是需要一个理由让wǒ men去接近它。只要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总是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共鸣。”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永远四平八稳是出不了好东西的,wǒ men需要一点冲动、一点冒险精神、一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度。哪怕失败,也是有意义的探索。”唐一雯、金锴、卢璐、汤云理等青年演奏家登上舞台,民族乐器与打击乐器、大提琴、低音贝斯碰撞出民乐新声音,既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又带有强烈的现代感。

  “民乐时尚了,年轻了,好玩了。”这是不少观众欣赏完《栀子花开了》之后的心声。这场演出的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左右。这群80、90后已经当之无愧成为了“民乐新势力”和民族文化的推动者。

  无论是《栀子花开了》还是上一届的国际艺术节《海上生民乐》,都力求展现民乐的当代性。除了在音乐创作上要符合当下审美,还要在表达上体现当代风貌,要勇于推动中国民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民乐的当代表达,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栀子花  民乐  篇章  上海民族乐团  

下一篇:我原以为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