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励志故事 如何评价金庸对我们的影响

如何评价金庸对我们的影响

收录时间:2021/10/18 9:42:19

关键字:金庸  小说  作品  人物  

阅读:127

如何评价金庸对wǒ men的影响

金庸的武侠或许是wǒ men这几代人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wǒ men这几代人最好的道德教育。

或许教科书上电视上学校里向wǒ men灌输的那些爱国精神、那些道德规范没有多少孩子真的听进了心里,但金庸的武侠早已为wǒ men塑造了榜样的样子。

郭靖也好、杨过也好、乔峰也好,wǒ men会知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知道“马革裹尸、以身许国”是伟大的。

令狐冲也好、胡一刀也好、韦小宝也好,wǒ men会知道“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知道“义之所至,死生为轻”是了不起的。

当然,wǒ men会长大,会知道世界并不是那么快意恩仇的,wǒ men也不是那么强大,可以纵心所欲策马江湖的,

或许,wǒ men会妥协,会胆怯,会自私,会最终碌碌一生会无所作为。

但最起码,wǒ men心里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值得坚守的,什么是应当尊敬的。

即使自己不敢去做,至少不会嘲笑那些勇敢无畏的人傻。

即使自己不敢去做,至少会在心里默默为那些正直而无私的人鼓掌。

什么是是非,什么是善恶,什么是良知,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操守。

这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在wǒ men这几代人心里埋下的种子。

它或许不会发芽,但它守护了wǒ men的内心。

金庸小说在整个华语文化圈的影响力是和四大名著一个级别的。

只论当代作家的话,完全超出所有人一个身位,连稍微接近的人都没有。

其中的人物、事件、地点、道具、武功秘籍等等一切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之高,已经完全跟wǒ men的流行文化融合在了一起。

你说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张无忌、令狐冲、韦小宝这些名字,大家脑中会直接浮现出人物样貌性格,就像wǒ men说孙悟空、猪八戒、宋江、李逵、诸葛亮、关羽、林黛玉、刘姥姥那样。

说桃花岛、光明顶、黑木崖,说降龙十八掌、倚天剑、屠龙刀、六脉神剑,根本不用做任何解释。

对金庸小说的解读、分析、扩展、甚至同人作品,汇总成「金学」毫不夸张。

哪怕不喜欢武侠、或者不喜欢他作品的人,也不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些东西、对此一无所知。

金庸先生人虽已去,但他留给wǒ men的东西已经融入文化血脉里,永远不会消失了。

但凡有文艺界的巨匠逝世,必定伴随着全网的哀悼。此后,便总会有爱唱反调者阴阳怪气地抬杠:你又没看过他的作品,矫情个什么劲?

但对于金庸,这种质疑是站不住脚的。朋友圈里悼念金庸的人,几乎都看过金庸的作品,大部分甚至是看过他全部15部小说。

金庸拥有的读者数,确实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按照金学研究者的说法,金庸作品销量保守估计3亿册。甚至有人说,金庸作品的销量仅次于《毛选》和《圣经》。这大概只是传闻,但提出来便足见金庸的受众之广。

但比这更不可思议的,是金庸读者覆盖的层次。下至贩夫走卒、上至国家元首、曲高和寡如知识分子都爱读金庸。邓小平也是金庸的忠实读者,他睡前常常会看金庸的小说半个小时。

在《笑傲江湖》的后记里,金庸曾提到,1970年越南国会议员们吵架,一个骂对方是左冷禅,另一个骂对方是岳不群。可见,金庸的小说人物已经成为某种程度的文化原型。

这确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文化奇观。中国人常说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仿佛雅和俗有绝对的壁垒,人的品味是固化了的阶层。但是,金庸的小说却能做到雅俗共赏,并有持久的生命力,从1950年代到现在依旧经久不衰。

对此,金庸认为外界给他的评价过高,武侠小说本身就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他写武侠小说也只是为了娱乐大众。

我个人认为,金庸倒不是故作谦虚。而是他自己都没预料到,他的小说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力。

金庸写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纯属偶然,当时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连载完毕,必须有新的作品顶上。在编辑的百般劝说下,连小说都没写过的金庸赶鸭子上架,报了个《书剑恩仇录》的题目,但内容都没想好。到了发稿日,金庸也只是“胡乱”开头1000字,思量着把工友打发走再说。

此后,金庸写武侠小说目的很明确,就是抱着娱乐读者,提升报纸销量去的。脱胎在香港的市井文化和商品经济里,金庸的小说天然就带着娱乐大众的基因。

然而,金庸自年轻时就博览中西小说。他的武侠小说既脱胎于古典小说,又有西方小说对人类性格和命运的关注,带有民族古典记忆的同时又有着现代精神。

金庸说,武侠小说虽是通俗作品,以大众化、娱乐性强为重点,但对广大读者终究是会发生影响的。当时(古代)的社会和现代社会已经大不相同,人的性格和情感却没有多大的变化。古代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仍能在现代读者的xīn líng中引起相应的情绪。

这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能够超越了类型小说,跻身伟大作品行列的重要原因。在梁羽生以前,武侠小说摆脱不了快意恩仇的模式,情节不外乎复仇模式、抢宝模式。艺术上极度缺乏生命力,因此饱受诟病,甚至被当作某种精神污染。

金庸的小说同样没有跳脱复仇模式、抢宝模式的套路。比如《碧血剑》是袁承志的复仇,《倚天屠龙记》则是抢宝,《射雕英雄传》有复仇(郭靖刺杀完颜洪烈)+抢宝(九阴真经、武穆遗书)的复合。

但不一样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着重点不在情节的猎奇,而是人物xīn líng的刻画。并且,金庸独创的三维叙事模式——历史+江湖+个人成长,使得他的武侠小说有了历史的视野和格局。在这个体系里,历史坐标对江湖格局及人物的成长都是有深刻的影响的。

而金庸虽构建了历史背景,但人物却超脱了儒家文化的束缚,具有了现代精神。人物与历史也形成了微妙的互动。两者角力后形成的人物命运也发人深思。

契丹人萧峰以自己一死换取宋辽罢兵,这是现代的国际主义精神,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杨过与小龙女的师徒之恋,在当时的社会属于礼教的禁忌。但杨过不仅仅视礼教于无物,甚至完全不在乎小龙女曾被迷奸的事实。这是很多现代男子都不具有的博大胸怀。

在《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中,金庸又对中国人传统的正邪二元对立提出质疑。代表名门正派的左冷禅、岳不群不过是打着正义的旗号,背地里进行龌蹉的政治斗争。代表名门正派的六大派里,很多人同样是道貌岸然。他们表面正人君子,背地里却行淫人妻子,杀人越货的勾当……

因此,金庸小说里的江湖,抢宝及复仇的情节,只是为大历史背景下的人物搭建的舞台。本质上,它探讨的是深刻的人性、社会及历史问题。

关于金庸小说影响力的根源,并不是一篇文章能讲完的。要不然,大学课堂也不会把金庸的武侠小说当作一门课程和学问来研究。

而我甚至认为,金庸只是误打误撞写了武侠小说,但写伟大小说却是一种必然。如果当初不是报纸的武侠小说专栏催更让他走上这条道路,他也有可能以其它的类型小说达成伟大的文学成就。毕竟,类型只是表,金庸在这个类型的布景里想要表达的人类、社会及历史问题,才是真正的艺术内核。

正因如此,金庸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历史小说,武侠的元素远远不及前面14部小说。严家炎、陈墨都拿它跟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比较。倪匡甚至说,《鹿鼎记》是古今中外第一等的好小说。这虽然夸张,但足见这部小说的不朽成就。

正因如此,《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入选了九位小说大师,金庸排名第四,仅次于鲁迅、沈从文、巴金,在老舍、郁达夫、张爱玲等之前。

人们终究会承认金庸作为文学巨匠的伟大成就。

金庸  小说  作品  人物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