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随手札记 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第10版)读书笔记3500字

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第10版)读书笔记3500字

收录时间:2021/9/28 13:47:36

关键字:心理学  伪科学  科学  吸烟  

阅读:161

作者:基思·斯坦诺维奇 , 窦东徽 , 刘肖岑

暂无简介

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第10版)读书笔记

前几天,朋友小c在群里抱怨说,她妈不知听了哪个阿姨忽悠,说有位算命先生特別灵,算什么都神准。她妈想着小c快30了还单身,就想替小c算一算姻缘。没想到去了一说是替女儿算,算命的马上就说出了她女儿现在单身,之前谈过几次恋爱,现在多久没交男朋友了。她妈立马就信得五体投地。算命的说有办法化解掉挡她女儿桃花的东西,收费3000。她妈为了女儿的终身大事,干干脆脆地给了。小c知道这事后冲她妈发了一大通脾气,跟wǒ men吐槽说:“有这3000干点什么不好,花不掉拿给我去健身买衣服,找到对象的几率也比这高。”wǒ men只能安慰她,说阿姨只是被焦急冲昏了头脑,事情本质还是源于她对你个人问题的担忧,应该好好沟通。生活中这类例子不在少数。人们通常在遇到人力难以决定的问题时,总喜欢寄希望于星象算命、占卜问卦的伪科学,但这一类基于“巴纳姆效应”的伪科学,看似准确,实际效果却难以验证。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而很多伪科学都是建立在巴纳姆效应之上的。基思·斯坦诺维奇的《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这本书就告诉了wǒ men为什么伪科学不值得信任却容易传播,真正的科学是什么样的,以及科学之所以有价值的原因。书名是关于心理学,实际上说它是一本概述科学方法的工具书也不为过。了解了伪科学的套路特征和科学知识形成的方式,就会更容易识別骗局,提升对事物现象的理性判断力。

怎么证明是它的作用?《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告诉wǒ men,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公共理论。这句话有三层含义。首先,科学是一种理论。百度百科对“理论”的解释是指人们关于实务知识的理解和论述。换句话说科学是对事物和规律的描述,而非对个体案例的预测。其次,科学理论具有公共性。这裡的公共性一方面再次强调了科学的非个体性;另一方面是指,科学理论是公开的,可以接受任何以专业方式进行的评审和检验。最后,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也就是说,科学的假设在被证实之前同时面临着成立和不成立两种情况。“水经电解会产生氢气和氧气”这一假设一经提出,在各种实验中被证实和检验成立,即为真;如果当时科学家在电解水的时候产生了別的物质,wǒ men的化学课本就得改写了。用前面小c的例子来说,算命人首先利用察言观色、推断和巴纳姆效应的共同作用取得了小c母亲的信任,然后进行了一个“厉害”的行为:他告诉小c母亲他已经化解了挡住小c桃花的事物。且先不去深究这桃花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怎么会被挡住,只看算命人的话其实是无法被证明也无法证伪的。如果小c仍旧一直没恋爱,算命人可以解释为,桃花既然能被a挡住,当然也能被b挡住,当时你花钱我给你去除了a,现在又被b挡住了,nǐ kàn看要不要再花钱把b也去掉?如果小c不久真的恋爱了,算命人当然会说(她妈也会倾向于认为)这是他化解的功劳。但是真的是算命的化解作用,还是小c自己的际遇,就谁也无从得知了。

“亲眼所见”的影响人们常说“眼见为实”,更愿意相信自己亲眼见到的东西。实际上,按照基思·斯坦诺维奇的《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中的说法,亲眼见证的信息反而容易使人们的认知发生紊乱,进而影响决策,这就是所谓“鲜活性效应”。我自己就有过被“鲜活性效应”影响决策的经历:工作后不久,我打算购买第一台自己的数码相机。网上看了各种测评,比较了价格、款式、功能,最终确定了一款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a品牌机器,到数码城看实物准备购买时,销售人员告知没货了需要到其他店里调货。等待调货期间,销售人员热情地推荐了另一款b品牌相机,说是刚上市的新款,并向我展示了种种最新的模式和功能。我很快就被这些方便的新功能吸引了,一问价格并没有贵多少,没有再上网搜索就付了款。后来发现这款相机并不是什么最新款,而且使用过程中一直问题不断,要么电池耗电飞快,要么读卡读不了。跑到数码城要求退换解决也经历了种种波折。最终这个相机远没到正常使用年限就被闲置。我自己也汲取了教训,购物中再遇到在现场临时更换产品的情况,都会更加谨慎,仔细了解之后再作决定。基思·斯坦诺维奇也在《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书中提到过一个例子,说你朋友开车20公里送你去机场,道別时祝你一路平安。但讽刺的是,你这位朋友在返回的20公里途中死于车祸的风险,比你在750公里航程中遭遇空难的几率要高出三倍。人们之所以往往认为坐飞机更危险,是因为媒体对于空难的细致报道,那些烧焦的残骸、散落一地的碎片、事故发生的模拟,都在向人们直观地传达事故的惨状。而车祸虽频频发生,却因为缺少新闻价值而鲜被报道。事实上,有数据显示,车祸死亡的概率是空难的1000多倍。

实用的概率思维概率是一个很有用的思维工具。很多烟民遇到有人规劝戒烟,总喜欢用“毛泽东吸烟活到了83岁,邓小平吸烟活到93岁,张学良吸烟活到101岁”的例子来证明吸烟无害,而让规劝的人难以反驳,毕竟的确存在这些众所周知的吸烟而高寿的例子。难道“吸烟有害健康”的说法是错误的吗?事实上,很多人容易被这种“某某人”的例子说服,是因为他们缺乏科学的概率思维。“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理论是建立在无数实验基础上的。以吸烟人群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吸烟的确会造成罹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显著提高,健康状况下降,从而影响寿命。那些高龄特例的存在,并不能否定“吸烟有害健康”这一整体趋势。类似会用(不一定真实的)个体案例否定整体趋势来蛊惑人心的还包括保健品营销、传销、庞氏骗局和某些号称包治百病的江湖医生等等。骗子们往往抓住目标群体具有某些强烈需求的弱点,制造具有“鲜活性效应”的个体案例,给人形成感官上的冲击,让人容易忽略整体趋势而误入陷阱,而这类个体案例时常还带有难以证伪的特点。骗局往往是千变万化防不胜防的。《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不仅帮wǒ men厘清了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清晰地指出了伪科学和骗局的特征。只有了解真正的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差异,才能远离骗局,作出理性的决策。

心理学  伪科学  科学  吸烟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