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挂疏枝,清明舒朗,明净悠远。
月分圆缺,圆月皎洁,缺月朦胧,韵味各自不同。
瓜沉果香之际,圆月栖疏枝,饱满、清晰。仲秋,树的枝条,因落叶而日现疏稀,一轮明月,似一枚熟透的透明果子,汁液饱满,明晃晃地长在树枝上,夜半时分,又月上中空,月中脉络清晰,是生在暗夜夜空中明亮的眼。
圆月下,情景迷人,可作无尽遐想。
孙犁的《荷花淀》,意境迷人。“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圆月下做农活,至亲情深。农家小院,月光下的玉米堆,像小山,邻居一家,围着玉米堆,比肩而坐,撕苞米皮。月亮探出半张笑脸,望向人间。奶奶的脚边,松松软软的,是一大堆扯掉下来的苞米皮,她又拿起一颗苞米,一只黑色的蟋蟀,从苞谷上,一下子蹦到奶奶的手背上,把奶奶吓一跳,忙猛甩了一下手,把蟋蟀甩到地下。
小孙子,站在苞谷堆上,唱儿歌:月姥娘,打淌淌,割了麦,请姥娘,姥娘不吃大锅饭,刷刷小锅炒鸡蛋,不吃不吃叨两块,鸡蛋香,炒干姜,干姜苦,炒老虎, 老虎一瞪眼,七个碟子八个碗…… 一家人都笑了,小孙子又把手伸向月亮,说:我离月亮这样近,看看,我能够着月亮了!
圆月之光,遍地流淌,有淙淙之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光与清泉俱都如水银般滚动,泉水裹着月光,月光抱着泉水,叮咚叮咚,叮叮咚咚,清脆悦耳,潋滟水光,如银月光,相互交织,迷离诡谲,是梦幻之境。
缺月中的半月,为圆月一整半,朦胧缥缈而诗意醇厚。
半月,一半显露一半隐,明亮而不圆满,半圆半圆的月亮,像大鼓艺人敲打的铜云板,也像被咬掉了一半的圆读书月饼。半月半圆,光辉温柔,时光深一寸,半月圆一分,随时令推进,便掺杂着愈来愈多的清冷,悄悄随月华洒向大地,那就是李白床前,满地的凛凛白霜。
朱自清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很显然,朱老师笔下的月光,大底就是半圆月光,如若全月,便几可认针穿线,绝对没有“牛乳”的恬静、空灵、润泽了。
文学家鲁迅的《社戏》,是半月下的场景,水意空濛,妙不可言。“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月挂疏枝,有动感,亦有力感。如“明月登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声唿哨,月亮便登上树枝,仿佛成了一只凶相毕露的猫,“喵”的一声,便能惊跑花鹊儿,莫教枝上啼。
月亮圆了便亏,亏了便圆,圆亏之间,是月亮运行的轨道;人的一生,也不过就是好好坏坏,坏坏好好的一程,,且熬过阴雨,便是丽日。圆月缺月,世态炎凉,二者何其相似。
斗转星移,流年岁月的样子,月亮俱都一一见证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正是天地悠悠,人生短暂珍贵,恍然如梦,转瞬间,已物是人非;世间红尘间,你我不过就是万千中的一粒,真正当且行且珍惜。
明净悠远,清明舒朗,圆月渐半,半月渐圆,天地大美,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