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作者芊里尧羽
托尔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他描绘了俄罗斯民众广阔的生活场景,被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的构思始于1870年,而到1873年托尔斯泰才开始动笔。这是他一生中精神困顿的时期。
最初,托尔斯泰是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但随着写作的深入,原来的构思不断被修改。
小说的初步创作不过仅用了短短的50天时间便得以完成,然而托尔斯泰很不满意,他又花费了数十倍的时间来不断修正,前后经过12次大的改动,迟至4年之后才正式出版。这时,小说废弃的手稿高达1米多!
"全部都应当改写,再改写",这是托尔斯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显然,一部《安娜·卡列尼娜》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那么,这篇“改出来的”巨著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维多利亚时期的欧洲,那个时代的人们把律己,忠诚,视为一切品德高尚之首。而“体面”二字,是一个人所有的脸面。
伟大的伍迪艾伦在电影《爱在罗马》中,阐述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一个穷人是不幸的,但是成为有名的富人一样不幸。
安娜就是这样的例子。
不幸源于两方面:一、她是贵妇,而且是有名气的贵妇。二、她自带反叛。
安娜的丈夫亚历山大·卡列宁醉心名利,使她无法感受爱情的快乐。在一次长途火车上,她结识了渥伦斯基,他有着蓝色的眼睛和年轻人特有的热情与无畏。
至此,安娜再也无法闭锁那充满爱火的心门。
一个女人,三十岁时遇到真爱。就像一个从没吃过糖的孩子发现糖的甜味之后,谁也没办法阻止她继续吃下去了,包括她自己。
如果换做是现在,她大可以跟丈夫离婚,追求真爱。但是那个年代不行。
尽管如此,安娜心里仍是一个现代人。她要追求爱情,在她眼里只要心脏跳动过就是爱情。
和丈夫列文不同,列文是个虔诚的人,没有任何事情能脱离圣经和上帝,包括爱情。在他眼里,一个有夫之妇爱上别的男人是亵渎的,一个女人追求爱情抛弃家庭是无耻的。
无法成全,是造成了安娜一生最大的污点。
从这一点上来说,安娜是新旧时代演变的牺牲品。至于为什么是牺牲品?看过小说的人都知道了,全书最具震撼的一幕——安娜卧轨自杀。一个工业革命所诞生的怪物,像一只蜈蚣,吞掉了安娜的身体。
这是悲剧性的结局,安娜并非为了谁而死,她是为爱情死的,也为舆论而死。
《安娜卡列尼娜》成为世界经典,其中的经典桥段,再让wǒ men一同回味: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语录
1.不论是由灵魂还是情欲点燃,爱都是眩目的强光,它照亮一切,令人温暖且目盲——直到光芒渐渐消散,其它的现实才显露并介入:性格和志趣、家族和环境、地位和财富。它们安置或摧毁爱。爱火有多么炽烈,它燃尽时的灰烬世界就有多么寒冷。若信仰人的爱,失去时将何等颓废。
2.如果有多少脑袋就有多少种思想,那么有多少心就有多少种爱情。
3.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4.凭烙印识骏马,凭眼睛识恋人。
5.“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6.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7.爱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8.wǒ men有罪,是因为wǒ men没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样的人,拯救像她那样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9.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10.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
11.谁都不满足自己的财产,谁都满足自己的聪明。
12.幸福就在于爱情和希望,希望她所希望的,想她所想的,这就是幸福。根本用不着什么自由!
13.一个人只要能忘我和爱别人,他在心理上就不会失衡,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和完美的人。
14.在古老的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禁果,他们有了性爱,从此人类有了罪。由此可知,上帝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他不允许别人干他不喜欢的事,因此他又是一个独裁主义者。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上帝的存在。
15.你是始终如一的,这是你的优点,也是你的缺陷。你有始终如一的性格,你要整个生活也是始终如一,但事实绝不是这样。你轻视公务,因为你希望工作永远和目的完全相符,而事实绝不是这样。你还要每个人的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恋爱和家庭始终如一,而事实绝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