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泽畔招魂悲屈子,粽筒投向汨罗湄。
2021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一年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关于端午的由来,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有说是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人。
据《吕氏春秋·仲夏纪五》记载,五月五日,人们沐浴、采集菖蒲艾草,用以驱邪避瘴。
千年流传的文化内涵和仪式的不断变更,便有了如今端午的模样。
吃粽子、挂艾叶、看龙舟、饮雄黄酒,端午佳节,也成了祈福和团圆的日子。
岁月长河中,每一年的端午,也是wǒ men的一小段人生。
年少时钟意端午的热闹,离家后怀念家乡的味道,直至中年,才真正读懂了端午的意义。
01 少时的端午,藏着童年的乐趣。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每到五月,粽叶飘香,家家户户,必定是要泡上粽叶和糯米。
家中的老人,手脚麻利地像变魔法似的拉出一串串饱满的绿色小粽,上锅、大火煮开。
一阵雾气氤氲过后,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小孩馋得伸手去抓。
童年的端午,必定是美食的世界。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里,谈的就是端午的粽子:
“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枣的,不加枣的,摆在盘子里齐整可爱。”
汪曾祺笔下的端午,吃食则是“十二红”,意即十二道红颜色的菜: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
童年的端午,也必定是热闹的。
沈从文在《端午日》里写: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激烈的角逐。
姑娘们着艳装如同参加盛会,老人们搬出靠椅,端坐着静静等待,不知疲倦的孩子,来回穿梭,上蹿下跳。
那时年幼,不知屈原是谁,也不知这热闹的仪式从何而来,却丝毫不妨碍那些激烈热闹的画面刻进脑海。
童年时,每个节日都是盛大的,每一次庆祝,都是隆重的。
人越长大,世界越是复杂,快乐就变得不再简单。
长大了以后的wǒ men,选择更多了,却总觉得吃到的食物不如记忆中香甜。
世界更大了,却再也回不到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
很多时候wǒ men期待过端午,不过是怀念当初那个纯粹快乐的自己。
时光不再重来,人亦不复少年。
那些单纯和美好,留存在童年初夏的阳光里,每当回想起来,依旧鲜活如昨。
02 青年的端午,牵着游子的离愁。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吃食有关,比如中秋的读书月饼,端午的粽子。
1700多年前的西晋,文士周处曾在《风土记》中记载:
“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自那以后,端午就与粽子有了深深的羁绊,一直到发展成为端午节必备的仪式。
在这一年一度的仪式中,wǒ men也长大、离家、上学、工作。
这些年,wǒ men吃过很多口味的粽子,绿豆的清香,蜜枣的甜糯,火腿的鲜美,鸭蛋的余味无穷......
却唯独怀念家乡的那一口味道。
也是在那些走南闯北,兜兜转转的艰难历程中,wǒ men才逐渐懂得:
食物连着胃,胃连着心,wǒ men怀念的记忆里的滋味,原来是挥之不去的思乡情。
食物,其实是一种寄托和慰藉。
短片《一禅小和尚》里,小和尚问师父:
“师父啊,有些人背着井离开了家乡,那家乡的人想喝水怎么办?”
师父说,他们背的不是井,是对家乡的思念。
年轻时,wǒ men也如小和尚般懵懂天真,不明白为什么人要背着井离开家乡,长大后才知道,这个背,不是背负,而是背对。
wǒ men在故乡出生、长大,却又在异乡漂泊,扎根。
故乡,就成了回不去的远方。
青年的wǒ men,努力着,也仿徨着,思念着,也奋斗着。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故乡”,原来这句话,早已写尽了wǒ men的挣扎和离愁。
03 中年的端午,一手牵起了稚子,一边读懂了父母。
古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晋代《风士志》中记载:
“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载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五月初五,家家都需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用以驱邪避害。
除却插艾,还要系百索子。用五色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要做香角子,挂在蚊帐钩上,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年少时,对于这些繁文缛节嗤之以鼻,对父辈对仪式的虔诚也不以为然。
可转头也来到了为人父母的人生节点,才明白那些不厌其烦的繁琐操作中,藏着对家人的祝福和深情。
年岁上来了,竟也开始关注每一个传统节日,每每都要打电话回去,问父母要做哪些准备,有些什么禁忌。
人到中年,忽然理解了父母细碎的絮叨,也开始注重给孩子的文化传承,这是中年的成熟,也是中年的责任。
有朋友曾很遗憾地说,以前每年,都很烦父亲面包弄那一堆堆的艾草,味道奇怪不说,放在家里又碍眼又碍事。
可前年秋天,父亲去世了,每到端午,家中少了那个张罗的身影,忽然就冷清了许多。
朋友说,每当看到街边有人卖艾草,都会怔怔地在那里站上好久。
走过半生,经历了遗憾和无常,才恍然明白,节日是用来表达他们对子女深切的爱。
他们盼的原来根本不是节日,而是每年固定的那一天,必定能等到你的归来。
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上一口自己亲手做的饭菜,就是为人父母最朴素而深切的愿望。
原来wǒ men在乎的,是每一个能够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
中年的端午,一手牵起稚子,一边读懂了父母。
人生过半,只求岁月变缓,留住父母的青丝,让孩子慢慢长大。
▽
年年端午,又到端午。
时光流转中,wǒ men从稚嫩的孩童,来到成人世界。
一年一度的节日,是必备的仪式,也是成长的标签。
看过一段话说:
“你少时离家,父母尚是壮年,你一路狂奔不问归期。
毕业、工作、成家,人世间酸甜苦辣都已尝遍。
少年已老,父母迟暮,城已不是那个城,人也不再是那个身轻如燕的少年了。”
年少时天地初开,一切尚且懵懂。
青年忙于事业,中年汲汲于家庭。
然而,无论时光如何飞速流逝,无论世事如何流转,节日最为朴素的内核,永远是健康和团圆。
端午佳节,点个赞吧,愿你康健,万事顺遂,家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