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恋舒适是人之本能,好比动物都知道逃避伤害和风险。安全舒适的环境让人产生安全感,人为忽视风险。不愿试险会让人变得懦弱,更加追求舒适,舒适的家,舒适的车,舒适的人际关系。害怕,是wǒ men对外界,对自我最大的,也是最不堪一击的防御模式。害怕吃亏,害怕没有立足之地,害怕被忽视。然后,wǒ men便会以冷漠回应内心,回应世界,这样看似加固了防线,其实只是以玻璃包裹玻璃而已。wǒ men表现的坚硬,但内在却脆弱无比。
久而久之,wǒ men仿佛中了一种毒,一种叫做习惯的毒,wǒ men深深的陷在其中不能自拔,偶尔因一个小小的诱因使wǒ men的生活产生一些波澜,wǒ men通常会掩盖它,或者是忽视它,当这样一个“三分钟热度”过去以后,wǒ men根据路径依赖继续着wǒ men习惯的温床。深深的陷入你生命当中的每时每刻。
当然外界的诱因也会是一个滔天巨浪,就如《楚门的世界》当中,当主人公知晓自己的一生都被人安排,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千万人注视,他的世界是个巨大的骗局,他所相信的一切都是虚假的,他的整个世界崩塌了。他的内心面对的是毁灭或者是重生的选择。
但是,wǒ men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生活当中没有那么多惊涛巨浪的打击,不需做生与死的抉择。
会有或大或小的波澜,让wǒ men做一些看似很重要的决定。而惯性的使然却让wǒ men一次次又回到原点,但你不能说我一直曾在原点。你现如今的生活不是某时某刻决定的,是你这么些年累积,质变的结果。同样的,你的改变,成长也不会因某时某刻的某事情令你醍醐灌顶,一下子长大。
成长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的,而改变也是一点一滴而做的。而成长与改变是不易的,父母的庇护,现实的温床,人性的感悟人生惰性,这所有的都在告诉你改变是那么的渺茫,是那么微弱,以至于让你觉得你一直都该是如此。
而事实上或许连你自己都没有发觉你自己在悄然改变,因为你有着一颗改变,并想努力成长的心,它已经扎根你心底,并发芽,它需要你时刻给予它力量,给它时间,经常提醒自己它就在哪里。坚持下去,它会长大,它会开花,它会结果。
可以这样说人总是想回家,如果没有那个物理层面的家,人可以走更远更远。
每当人群聚集的地方,大家会东家长西家短交流生活经验,其实这正是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这种学习需求其实是来自wǒ men对生活的潜意识渴望。wǒ men期望知道怎么才能活得更好。
可惜的是,对于多少长辈而言,他们本身并没有真正学习透彻如何生活,更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过上优质的生活。老一辈的人所说的某些人看起来幼稚不成熟等等其实只是拿自己的经历来看待别人,并不去想他人是否和自己相同,反而喜欢用自己的解决之道来“越俎代庖”讲人生道理。其实,成长与生活习惯言行举止并无太大关联,只不过言行举止所体现的社交能力、处理生活琐事(自理能力)方式、会使某些老一辈感觉“是成熟的”罢了。
学校有多样的课程可供选读,唯独缺少一门生活课(或叫人生课)。而这门课重要到一个人的成长,决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甚至是庸人还智者,对社会有益还是有害,都包含在内。不过可惜的是这种“人生课程”大多数还是被宗教所垄断,而且在信仰环境中绝大多数人其实本身并不能解决自我的生活困惑,反倒是掺杂着不少不带勺的鸡汤。并且本身而言,宗教信条并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其消极的人生态度反而造成大量无用的社会消耗,无论对政治还是对维持家庭生活都是一种负担。就其本身而言,社会的进步本身还是离不开老百姓积极的生活方式,只有百姓普遍性的生活幸福指数提高才能有更加良好的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又会使百姓的生活更加积极。如此以往,不断使公民学习如何良好的生活,才能带来社会良化的正循环。
懂得生活不是靠一时的顿悟,而所有的顿悟都是平时点滴的积累,在某一刻被诱引爆发出来的通透。生活简单又不简单,除了享受还要有拼搏,安全之外还要有风险,人最难是学会生活。莫里说:“当我还是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利。”
生活只会越来越难,还好,wǒ men会变得越来越强大。终于一天你会明白“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