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进退,浓淡总相宜。
作者:洞见·纯香
曾国藩曾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为人处世的真谛。
人生有进退,浓淡总相宜。
不管说话还是做事,wǒ men都要给自己留一点回旋的余地。
01
话不要说死
老话曾说:“饭不可吃太撑,弓不可拉太紧,话不可说太满。”
因为把话说得太满,容易让自己陷入困境。
很久以前,有一个楚国人在大街上卖兵器。
他逢人就吹嘘,说自己的矛和盾,都是用最好的材料制作而成的。
后来,见还是没有什么人感兴趣,他干脆举起盾,向周围的人吆喝:“大家快来看呀,这面盾坚固无比,世界上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可能刺穿它。”
围观的人半信半疑,这时,卖兵器的人又挥舞起他的长矛,接着向人们炫耀:“大家再看看我的矛吧!这支矛锋利无比,无论怎样坚硬的东西,只要一碰上它,肯定被戳穿。”
听到这里,有一个人大声质问道:“照你刚才说的话,要是用你的长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呢?”
那个卖兵器的人听了,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只好收拾起矛和盾,灰溜溜地走了。
生活中,喜欢把话说得太满的人,大多都比较自以为是,也很容易给自己挖坑。
明明没把握的事情,却信誓旦旦地承诺;明明还不确定的事情,却张口就说。
最终,难免令自己陷入尴尬和被动的境地。
有句话说得好:“话不说满,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这就是度。”
话到嘴边留三分,是一种谦虚的人生哲学。
懂得在言语上给自己留退路,也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开始。
02
事不要做绝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商汤外出的时候,看到野外有猎人在四处设网,并且一边祈祷着,希望四面八方的鸟儿和走兽,都钻到他的网里来。
看到这一幕,商汤觉得太残忍了,于是对猎人说:“这样做,不就把天下的鸟兽都捕尽了吗?除了夏桀这样的人,还有谁会这样赶尽杀绝。”
接着,商汤让人拆掉三面的网,并教对方重新祈祷,让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兽,想往哪里跑就往哪里跑,那些不要命的,就来网里吧!
很快,这个消息传到了众多诸侯的耳中,大家纷纷觉得,商汤对鸟兽都能如此,必然是一个好君王。
于是,有四十多个氏族部落,先后归顺了商汤。
商汤的部落越来越强大,最后顺利灭了夏。
有时候,别把事情做绝,方能赢得人心;做事不留余地,只会害了自己。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征战沙场,英勇无比,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大英雄。
可是私底下却是一个“暴而无恩”的人,尤其是对自己的下属很严苛,即使是一点小事,他也会大动干戈,用鞭子抽打下属。
有一次,两个部下没有完成任务,张飞便把他们绑在树上,每人鞭打五十下,打得他们满口出血。
部下积怨成恨,便趁张飞喝醉的时候,把他给杀死了。
一个时代的英雄,没有死在凶险的沙场,却死在了下属的手里。
张飞的下场,是他做事不留余地造成的。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饶人只须一条路,伤人只须一堵墙。”
真正聪明的人,哪怕自己占据高位,也不会逞一时之强,把对方赶尽杀绝。
因为他们知道,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正所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给别人留一方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出路。
03
情不要断尽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关系很好的人,后来却因感情不合相互诋毁,因利益之争落井下石。
但真正成熟的人都明白,即便不再同路,也不必斩断所有的情谊。
给别人留后路,其实就是给自己留退路。
北宋时期,王安石与苏轼同朝为官,两人既是同僚,又是私交甚厚的好友。
只不过,他们俩政见不同,一个是变法派,一个是保守派。
王安石一心想要通过变法富国强兵,而初入政坛的苏轼却屡次上书反对。
正因为如此,苏轼先是被贬到了黄州,后来又因为写诗讽刺新法而锒铛入狱。
可是,两人私下里却丝毫没有记恨对方,反而是惺惺相惜。
当年苏轼身陷囹圄,王安石非但没有落井下石,还特地托人带话给宋神宗:“圣明时代,岂能杀有才华之人?”
黄州贬谪期满后,苏轼曾特意去南京看望已赋闲在家的王安石。
两人相见甚欢,一起游山玩水,谈诗论道将近一个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虽然彼此政见不合,但是却没有相互为难,可谓是君子之争。
漫漫人生路上,或许昔日的好友会变成陌生人,曾经的伴侣会走向相反的道路。
如果没办法志同道合,那么好聚好散即可,不必做到恩断义绝。
即便彼此的情谊不复当初,保留一丝清淡如水的交情,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毕竟,在这个凉薄的世间行走,多一个朋友,总好过多一个仇人。
别让最初的情谊散尽,也是留给彼此最后的温柔。
04
俗话说:“器满则盈,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需要适当的留白。
wǒ men行走于人世间,更需要做到进退有度。
别把话说得太满,才不会令自己陷入尴尬;
别把事做绝,自己才能够从容转身;
别把情断尽,才不辜负曾经相识一场。
始终相信,时时畏惧满盈,处处留有余地,便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与朋友们共勉。